找到相关内容98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观与念佛

    ──佛──反而成了修行活动的中心,而修行者只是因为念佛这一行为而蒙佛的功德庇佑得到救助。   如《长阿含》卷五《阇尼沙经》称该阇尼沙“本为人王,於如来法中为优婆塞,一心念佛而取命终,故得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263400.html
  • 论观音与西游故事

    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 婆夷、女主、国夫人、命妇大家、童男、童女、天龙、药叉 、乾闼婆、阿修罗、紧那罗、摩呼罗伽以及人非人等三十二 应示现(注三十四)。而其实,观音的法力广大,可依众生 「方便智慧...

    张静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61063495.html
  • 釋達觀著:随缘自在

    于一切境界,如实观照“诸行无常”,方能领悟“诸法无我”,以证“涅槃寂静”之果!  佛说是经已,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、一切世间、天、人、阿修罗,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  ...

    釋達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563704.html
  • 《圆觉经道场修证仪》 “礼忏法”新探

    优婆塞与优婆夷不得同居,这是恐怕男女乱礼、妨碍清净的原因。如果是三七日礼忏,则四众都可以参加,但是比丘尼与俗众必须在坛外,这说明《修证仪》主要是针对僧众的行法。  在“简器”的末尾,又反覆强调这一问题: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863809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思想对《坛经》思想之影响

    于能  大师所学道,终于曹溪。  又,《六祖大师缘起外纪》记载:  师坠腰石,镌“龙朔元年卢居士志”八字。此石  今存黄梅东禅。  佛教教团有四部大众,即比丘(男)、比丘尼(女)、优婆塞(男)、优婆夷...

    [韩国]金尧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963988.html
  • 安贝卡与其新佛教运动之研究(下)

    佛教时期,除比丘、比丘尼僧团外,也有优婆塞与优婆夷之在家信徒:比丘处于主导地位,在家二众向比丘求受佛法及戒法,并提供出家僧团生活所需,两者互相支持,共同行持正法。在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》卷24(阿兰若...

    觉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3363993.html
  • 从对传统办学思想的反思谈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未来

    常随佛陀而且学有专长的弟子至少有一千二百五十人。在《增壹阿含经》第三卷中,佛陀详细讲述了学有专长的最特出的一百位比丘[33]、五十位比丘尼[34]、四十位优婆塞[35]和三十位优婆夷[36]。   ...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,T.3.480b27—c1。   [17]同上, T.3.479c17—480a05。《大品》第一章,Horner,I.B., (1993) The Book of the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264347.html
  • 丛林基本知识

    ,后悦众,次清众)。  2、比丘尼  3、搭衣的男居士(优婆塞)  4、搭衣的女居士(优婆夷)  5、著海青的男居士  6、著海青的女居士  7、著俗衣的男居士  立法者在末行。如打普佛时,斋主在法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5464349.html
  • 关于经律异相之二续

    三界之尊,度脱众生。”须陀便如申臂顷,将王及人民,俱到佛所,归命三尊,乞受五戒,为优婆塞。佛具说:“须陀是王子!”王闻佛言,更恐怖不能自胜。佛言:“昔拘先尼佛世,有国王号名弗舍达。国中人民,皆供养三尊。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1164745.html
  • 关于经律异相之三续

    与目连有何等缘?”佛言:“昔惟卫佛时,目连为优婆塞,居宿贫娄。奉行戒行,守意不毁。采华山中,见须文树。适欲上树取华,不知前有蜂房。群蜂数千,惊散逐之。即心念言:“若我得道,当度汝等。”今日得道者,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1264746.html